当今,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只带一部手机出门的生活。乘坐公共交通是绿色出行的首选,那么,今天就来谈一谈顺便吐槽一下,乘坐国内的各种公共交通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
很多人都会吐槽去外地旅游坐地铁公交不方便,各种麻烦事一大堆。
仔细想来,确实是这样。有些城市得入乡随俗,专门办张公交卡或者下个 APP。
每到一个城市申请一张新卡,下载新的 APP,又是实名认证,又是保证金的,对我这个爱折腾的人来说也是有够折腾的。
有些城市吧,入乡随俗,下个…下个锤子(
虽然这些 APP 或多或少都有点实用价值,但对于选择困难症而言,你懂的…
有人可能会纳闷,用支付宝扫一扫不行吗?
可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支持支付宝。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知名旅游城市,并不算小众。
可长沙地铁直到 24 年年初才开始支持支付宝扫码。
左图为长沙地铁于 2024 年 1 月 31 日发布的文章。
所以,一张能在全国使用的交通卡成了刚需。
交通联合
虚拟交通卡
乘坐公共交通,使用交通卡当然是首选,大部分本地交通卡可以享受当地政策补贴下的各种优惠(如乘车折扣、换乘优惠、累计优惠等),而手机上的交通卡就同时结合了优惠和便利这两大特点。大部分虚拟交通卡需要先充值后使用,不能透支,需要押金或开卡费,有的充值甚至需要手续费,虽然有这么多缺点,但用起来还是真香。
NFC
大多数手机的虚拟交通卡都是通过 NFC 功能实现的。
NFC 即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中文一般译为近场通信,技术原理离普通人有点远,而且主题与文章不符,后续了解了解再发新文章。
使用 NFC 便捷乘坐公共交通嘲笑那群手忙脚乱打开二维码的堵门党一刷而过不是梦。
根据虚拟交通卡背后的技术,可以分为嵌入式安全元件(eSE)、基于主机的卡模拟(HCE)、近场通信用户卡(NFC-SIM)三类,其中 eSE 技术由于安全稳定而广为应用。
在小米率先在智能手机上推出基于 eSE 技术的虚拟交通卡后,其他厂商纷纷跟进,展开了交通卡支持数量的“军备竞赛”。截至目前(2024 年月日),而以稳定免开卡费著称的 Apple Pay 目前支持 28 种(均不含国外及中国港澳台地区)。
HCE 技术则是安卓手机的独占功能,作为 eSE 技术的补充,部分第三方 App 进行了适配。例如,腾讯曾于微信推出了“腾讯乘车卡”小程序(现已停止服务),使没有第一方交通卡支持的手机也能使用 NFC 乘坐公共交通。然而,HCE 技术不方便之处在于,在实际使用时需要解锁亮屏(部分还需要打开对应 App),与 eSE 技术相比体验差距较大。
作为三大运营商力推的 NFC-SIM,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在 eSE 技术成熟之后日渐式微,很多地区都已经停止办理 NFC-SIM 业务。借着 5G 的东风,NFC-SIM 最近又有复苏之势,中国移动最近推出超级 SIM 卡,将交通联合加载到“小蓝卡”中。
不过,前有 eSE 虎视眈眈,后有 eSIM 釜底抽薪,NFC-SIM 前景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交通联合
说说离大家近一点的国内交通卡结算系统。境内交通卡目前主要通过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即交通联合/交联/T-Union/TU)标准互相结算,而港澳台则主要使用八达通(Octopus)、澳门通(Macau Pass)和悠游卡(EasyCard)。
交通联合标准基于交通运输部牵头的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是北京冬奥会的配套设施之一,按官方说法,最迟到 2022 年冬奥会以前,全国城市都将接入互通。但截至目前(2024 年 5 月 2 日),交联毒瘤武汉地铁及其他极小部分地区仍未支持交通联合(别的地方暂且不表,武汉地铁单拎出来点名批评。全国倒数,这个点八达通都支持交联了…)。
在乘坐公共交通时,认准红绿双色的 标志,一般都可以无缝使用交通联合卡。
等等,为什么说是一般?因为曾经就出现过某地把部分外地交通联合卡拉黑的情况,而现在北京公交也仍然不支持部分外地交通联合卡。实际的情况非常复杂,但确实无法保证你的卡能在其他地方用,或者其他地方的卡能在你这里用。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公共交通设施不按规定粘贴交通联合标识的可能,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交通联合卡异地使用仍有极小概率出现不能使用的问题,也就是翻车。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分别为
广州羊城通半糖少女纪念卡背面(岭南通+交通联合)
上海首发纪念卡正面(城市一卡通+交通联合)
杭州通 B.Duck 纪念卡正面(城市一卡通)
杭州通虎啸龙吟纪念卡正面(城市一卡通+交通联合)
城市一卡通
作为交联的前浪,由住建部牵头的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即城市一卡通/City Union/CU)由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变动而受到了降维打击,已逐渐退出公共交通领域。目前,该项目已经停止新城市的加入,并实质上已由交通联合取代。
不可否认,在交联出现之前,城市一卡通确实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一些便利,但由于加入的城市有限,大部分人都不清楚自己所持的 CU 卡是否能够异地使用。部分城市仅加载了 CU 标准而并没有开放互通,而部分城市在加入 TU 后甚至退出了 CU 标准,主动关闭了 CU 结算通道。
当然,CU 和 TU 的共存也给现在的异地结算带来了混乱,由于部分城市 TU 改造不完全,或优先级设置有问题,导致异地用卡报错,从而成为传说中的 NFC 堵门党。
Apple Pay 虚拟交通卡
在使用 Apple Pay 交通卡时,无需通过 Face ID / Touch ID 解锁手机打开 APP 或扫码,也不必停下手中正在观看的视频或正在进行的游戏,直接将手机靠近刷卡器即可一刷而过,使用体验就如同实体卡一样快捷,并且同时享受到和实体交通卡相同的费用优惠。(异地用卡时,大部分城市都不对异地卡提供优惠,乘车时所扣费用与投币/单程票一致;部分城市签署协议相互给予对方本地优惠;还有部分城市长期或限时无条件给予部分或所有异地一卡通优惠。部分发卡机构发行的交通一卡通在当地消费时可能不能和当地原本发行的非互通卡享受同等优惠。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图为清明假期于长沙旅游期间使用的潇湘卡,广州旅游期间使用的上海公共交通卡(广州本地的羊城通开卡要收 20 块钱的服务费,虽然退卡的时候可以退回,但我不喜欢),和目前使用最多的北京互通卡。
不知道接下来该说点啥了,最后推荐一个我常用的软件。
读卡识途
读卡识途是一款 NFC 读卡 APP,提供中国各地公交卡查询。
而且无广告无内购,完全免费。
App Store 4.8⭐ | Play Store 4.9⭐